“雙11”臨近,各大電商平臺已經整裝待發。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額從1.3萬億元猛增到5.2萬億元,躍升為全球第一網絡零售大國。同時,我國的快遞業務也呈現出井噴之勢。
與此同時,一次性塑料包裝帶來的環保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2016年這10年間,全國年垃圾清運總量從14841.3萬噸增長到20362萬噸。消費者享受便捷服務、商家收獲利潤的同時,“海量”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垃圾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負擔。
一次性塑料包裝不僅種類繁多,且回收條件復雜,比如商品和快遞包裹的包裝袋、飲料瓶、吸管、外賣餐盒以及塑料袋等,由于很多包裝物添加大量的填料,清洗難度較大,回收價值較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一次性塑料包裝減負問題已迫在眉睫。
不可忽視的白色污染
由于塑料的難降解性和目前較低的回收率,這些塑料垃圾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當前,我國塑料包裝總產值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長,而80%的塑料包裝在使用一次后即被廢棄。”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制品包裝委員會安小建日前在“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回收論壇”上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一次性塑料包裝的壽命較短,且塑料包裝的廢棄物對資源浪費和對環境污染已經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
“由于塑料的難降解性和目前較低的回收率,這些塑料垃圾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安小建表示,“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塑料包裝行業的高速發展對自然資源是一種很大的消耗,過度包裝和隨意廢棄塑料更是對自然資源的直接浪費。”
安小建認為,某些塑料本身具有毒性,而塑料包裝中可能殘留有害單體、裂解物及有毒物質;某些塑料制品在制造過程中添加的穩定劑、增塑劑、著色劑等助劑的毒性,非法加工的塑料再生品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添加劑、重金屬、病毒等都會對食品造成污染。
“低端的塑料制品在高溫或酸性食物作用下會釋放有害物質,長期使用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安小建向記者表示,大量一次性塑料包裝廢棄后被隨意丟棄,造成“白色污染”。同時,塑料垃圾填埋后很難降解,將廢塑料焚燒回收能量被認為是近些年來一種有效的廢物處理方法,然而,如果塑料不能充分燃燒,會排放多環芳烴、二噁英、呋喃等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并可能嚴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
過度包裝回收難
被丟棄的塑料廢棄物中,超過一半被填埋,12%被焚燒,真正能夠回收利用的只有9%。
近期,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一次性塑料,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顯示,塑料包裝物占全球塑料污染物的一半。塑料包裝給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問題不在于塑料本身,而在于人們該如何正確使用塑料。
安小建告訴記者,首要問題是商品的過度包裝。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商家為了爭搶市場,對產品進行各種華麗包裝以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而完全忽略了“包裝”只是保護產品這一基本功能。此外,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也是催生過度包裝的重要原因。
其次,“限塑令”執行效果被削弱。安小建向記者表示,大型超市、商場銷售明碼標價的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雖有下降,但超市內蔬果區免費提供的手撕保鮮袋使用量卻大大增加。
另外,還有一個“重災區”是農貿市場,一直以來,農貿市場的塑料袋使用量巨大。“‘限塑令’剛出臺時,工商部門現場監管的力度大,商販不敢公開向顧客免費提供塑料袋。然而,由于農貿市場面廣量多,現場監管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隨著監管力度減弱,很快商販們便重新將超薄塑料袋擺了出來。”安小建說。
最后是廢塑料包裝回收率低的問題。安小建表示,目前我國廢塑料回收加工企業還普遍存在著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環保措施不到位的情況,存在著較大的污染和安全隱患,從而阻礙了廢塑料回收利用的發展。
“從整體來看,一次性塑料包裝的浪費現象依然是阻礙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難題之一。”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秘書長蔣南青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被丟棄的塑料廢棄物中,超過一半被填埋,12%被焚燒,真正能夠回收利用的只有9%。因此,一次性塑料包裝造成的污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
應從包裝開始減少資源消耗
業內人士建議,應從塑料包裝的設計、生產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努力去實現更少的資源消耗,進而對環境逐步進行修復和改善。
作為塑料產量和塑料廢棄物產量的大國,我國在應對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的問題上也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和措施。
“從包裝行業發展趨勢看,塑料包裝本身具有輕便、可塑性高,而且防潮耐用又相對便宜等優勢,但從環境可持續性和能源消耗角度來看,塑料給環境和自然資源帶來的威脅也日益加大。”安小建對記者說,作為戰略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她建議應該從塑料包裝的設計、生產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努力去實現更少的資源消耗,進而對環境逐步進行修復和改善。
安小建認為,一是相關政府部門應嚴格檢測塑料包裝制造廠生產過程中甲苯、二硫化碳、碳氫化合物、粉塵等物質的排放情況,淘汰污染嚴重且能耗較高的企業,減輕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污染。
二是實行包裝精簡化設計。在發揮包裝保護產品和傳播信息功能的同時,實現包裝設計減量化,從而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包裝的可回收性。
三是政府部門應加大扶持生產降解塑料包裝的公司,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提供便利。通過技術創新合成具體特殊性能的可降解材料,提高材料降解的可控性、提高材料降解速度以及降解徹底性。
四是建立消費后的回收體系。完善消費后的分類回收系統,是一次性塑料包裝可持續的重要環節,也是塑料包裝生命的終結。
“隨著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給社會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種類繁多的快遞包裝廢棄物也帶來了一系列環保問題,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快遞協會十分重視快遞行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正按照國家郵政局提出的發展綠色郵政的要求,積極引導全體會員,聯合各方力量,共同提高快遞包裝物的利用效率,大力推進快遞包裝的減量化、綠色化和可循環。中國快遞協會將本著“開放包容、優勢互補,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服務企業、奉獻社會”的理念,繼續加大與快遞包裝有關行業的合作力度,繼續加強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快遞綠色包裝全產業鏈合作平臺,實現快遞包裝的綠色化發展。”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焦錚對記者說。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2018中國快遞論壇上倡議,堅持“綠色高效、低碳環保”不動搖。大力推廣環保包裝輔材應用,以電商快件為重點,推動包裝減量化。
考慮到環保問題,從今年10月31日起,麥當勞將在北京10家試點餐廳使用“免吸管杯蓋”并不主動提供吸管。星巴克也在7月宣布,2020年之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塑料吸管。(記者 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