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印刷家發了篇《北京一印刷廠因超標排放被“連日計罰” 200萬!罰款創新高,北京印刷企業是去是留?》,引起圈內不少老板的關注。
想想就明白:環保治理壓力與日俱增,每家印刷企業都很難置身事外,絲毫不容懈怠。這既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企業的未來和老板的身家負責。
在文章中曾提到:當前,環保監測依然采取抽查方式,并不能對所有企業進行全面的實時監控。坊間有傳言稱,今后可能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實施在線實時監控。
文章發出后,很快就有圈里人指出:這已經不是“坊間傳聞”,而是基本確定之事。首都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將很快實現全面的大氣污染物實時監控。這個時間點,可能就是2019年。實際上,有印刷企業表示,他們在11月初就收到消息,在線實時監控污染物排放即將實施。
事情總比預想來得還要快。11月21日,就在文章發出的同一天,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在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計劃(第五批)>的通知》。
印刷企業首次列入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計劃
通知主要內容如下:
“為進一步加強對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監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計劃(第五批)》,現予印發。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列入本計劃的單位應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我局聯網。其中,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待相關技術標準正式發布后,另行通知安裝時限。
列入本計劃的單位,按照已發布的相關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和相關排放標準等文件要求進行篩選,確定主要廢氣有組織排放口,納入自動監測范圍。
其中,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單位,還應將排污許可證中載明的實施自動監測的排放口納入自動監測范圍。監測項目參照《北京市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執行?!?/p>
通知落款時間為11月18日,共涉及173個企業,其中印刷企業18家。見下表:
看完名單,小編深感形勢緊迫。尤其令人意外的是:18家企業當中,作為首都出版業的重要支撐力量,書報刊印刷企業竟然占了50%之重。
從通知的名稱上就可看出:這已經不是北京市首次要求工業企業實施污染物在線監測了。很明顯,這是第五批。小編在網上扒了扒每個批次列入“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計劃”企業的數量情況,如下:
第一批:2015年2月2日發布,79家企業入選;
第二批:2017年5月27日發布,700家企業入選;
第三批:2017年11月13日發布,126家企業入選;
第四批:2018年5月17日發布,33家企業入選;
第五批:2018年11月18日發布,173家企業入選。
感興趣的老板自行在網上搜索“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計劃”,就可查到監控企業列表。
我們看到,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早在2015年初,就已經在北京市部分企業當中實施了。而且,累積下來的監控企業數量非??捎^。只不過,到剛剛發布的第五批,印刷業才有18家企業集中被納入自動監控名單。
需要說明是,每一批納入自動監控范圍的企業被監控的內容不盡相同,第五批與前四批更是有很大區別。這一批企業中包括了北京市首批實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自動監控的單位,對于印刷企業則主要監控非甲烷總烴的排放量。提到“非甲烷總烴”,不少老板可能會為之一震,它就是導致很多印刷企業被罰款的罪魁禍首。
小編咨詢了一家被列入監控名單的企業。據介紹,對于印刷企業來講,在線監控的內容主要是非甲烷總烴,其實也就是揮發性有機物。
通知中說,“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列入本計劃的單位應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我局聯網。其中,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待相關技術標準正式發布后,另行通知安裝時限?!?/p>
因非甲烷總烴的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目前正在公示中,所以名單中印刷企業自動監測設備安裝的時限要求,并非通知中列出的2018年12月31日前,而是2019年4月份前后。
即使時間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緊迫,此事還是應該引起圈內老板的足夠重視。因為在這18家印刷企業試點之后,接下來可能就是北京市印刷企業的全面在線實時監控。而北京市又很可能是全國的試點和樣板,最終根據其經驗將這一舉措在更大范圍內鋪開。
關于“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
那么,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據了解,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一般在石油、冶金等行業使用較多。該系統通過網絡與生態環境部監測網絡連接。時時采集數據,再將數據進行分析后傳輸到后臺監控平臺。一旦有監測指標數據不穩定或者不合規的情況,后臺將會自動報警。然后,通過下發指令的模式將信息直接傳送到當地轄區內的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根據情況組織人員進行核查。
一句話解釋就是: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使企業的廢氣排放情況,時時處在監管部門的監控之中。
現階段,印刷企業主要采取的是自主檢測。在這18家印刷企業試點之后,將來在線實時監控可能會逐漸普及。一旦這一舉措鋪開,企業就要投資各類相關設備,同時還需要相關運維支持,這無疑又將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
通過北京美通被連日計罰的案例,可以看到:在印刷生產過程中,即使安裝了治理設施也存在排放超標的風險。
對此,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應用綠色原輔材料,使用合格的處理裝置并注意日常的維護,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只要被納入自動監控范圍,企業的排放行為就將無處遁形。
提醒:請注意企業的環評手續
最后,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要著重提醒一下大家。
據業內專家介紹,北京市在2018年10月14日發布了“2018年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執法抽查方案”,要求轄區內環保部門嚴查環保手續, 查出問題后通過罰款甚至查封等一系列行政手段進行管理和改善。
在印刷圈提到環評問題,很多老板可能還會覺得很陌生。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早在2002年便推行實施。十余年間,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并未對此給予足夠重視,這導致部分企業新擴建、技改等未履行相關手續。
對此,圈內老板同樣應當早日行動起來,認真檢查相關環評手續是否齊備,如有缺失需要盡快補齊。二妮查閱了相關文件,印刷企業(包括數碼印刷企業)開展正常生產一定要具備以下手續:
? 環境影響報告表
? 環保局批復
? 環保局驗收(2018年開始自主驗收)
如果沒有這些手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如果手續不齊全: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環保壓力有增無減,政府部門對環保違法違規的處罰日漸嚴厲。在本來就壓力重重的產業環境中,由衷希望各位老板妥善應對,盡快按照要求配備、完善環保治理設施。因為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只有達標排放,才可能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