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包裝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國際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近日,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常務會長蔡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對于藥品而言,包裝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藥品生產、貯藏、運輸、流通、使用全過程中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事關藥品質量,包裝質量同樣重要。
“在協會、專家、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制藥行業已經認識到,藥物與包裝相容性也是制劑研發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促使我國醫藥包裝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蔡弘告訴記者,正是得益于前期的技術積累,預灌充包裝、中性硼硅玻璃等一批技術領先、穩定可靠的國產醫藥包裝產品才能為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醫藥包裝產業要立足藥品的創新和需求迭代升級,以更好地推動創新藥品落地。”蔡弘說,“但如何能恰到好處地選對創新方法和技術,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難題。”
未來醫藥包裝不僅要保證藥品質量,還要注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
據蔡弘介紹,包裝產品將來或許可以實現即配即用,并擁有給藥、數據采集等多種功能,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的綠色環保產品和技術等也將成為行業未來的創新方向。她表示,作為連接醫藥包裝企業和藥品生產企業的紐帶,中國醫藥包裝協會也將針對包裝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開展創新價值評估,并積極推動優質產品落地,把真正的創新產品推向行業和市場。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了較大沖擊。醫藥包裝行業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內核心設備短缺,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同時,集采帶來的藥品價格大幅下降,進一步擠壓醫藥包裝行業利潤,包裝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在蔡弘看來,面對這一挑戰,行業要推動節能降耗技術的應用,努力降低成本并提高產量。
目前,中國醫藥包裝協會正組織制定協會標準單劑量口服液體制劑復合膜包裝選擇指南,預計今年發布,以助力企業降低能耗和成本。蔡弘說:“協會也在嘗試組織包裝企業與藥品生產企業共同建立全產業鏈綠色評價體系和方法,探索綠色工廠和綠色產品的第三方認證方式。”
此外,還要盡快補齊我國在關鍵原料和核心設備上存在的短板。2021年初,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積極承擔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升醫藥包裝和藥用輔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研究”課題,對產業鏈供應鏈進行了系統梳理,并針對存在的短板,支持協助企業進行投資和研發。
“希望在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醫藥包裝領域核心原料和關鍵設備能夠在未來實現本土化持續穩定供應,以保障我國醫藥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蔡弘表示。
據悉,為全面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中國醫藥包裝協會還將組織編制醫藥包裝及藥用輔料產業“十四五”發展戰略,擬圍繞加快產業升級、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突破關鍵環節短板、加快質量升級、提高數字化發展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來源:中國醫藥報)